首页 > 领域

厦大“恋爱课”火爆,高校应培养学子成为“有爱的人”

发表时间:2023-08-22 21:49:38 来源:红网


(资料图)

□刘一昂(吉林大学)

“我是不是恋爱脑?” “TA这样对我,是不是一种情感操控?”……8月22日,正值七夕节,厦门大学发文分享了该校《爱情心理学》授课老师赖丹凤的部分授课内容,在网络上引起热议。(8月22日 《中国青年报》)

这堂课到底有多火爆?据媒体报道,厦门大学开设这门《爱情心理学》课程已有10余年,每到“选课季”,都会出现十分火爆的“抢课”画面。比如,今年小学期,该校就有5000余人“抢课”,最终只有80名同学成功“上岸”,抢课成功率不足2%。课堂上,赖老师也会让学生分组讨论,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。

事实上,厦门大学并不是唯一开设“恋爱课”的高校。近些年,有不少高校都接连开设了《爱情心理学》之类的课程。在武汉大学2021年的一期“恋爱心理学”讲座中,教室里挤满了学生,没有座位的学生甚至带着小板凳听课;在武汉科技大学,婚姻家庭法选修课已经开设了14年,如今,这门课走到线上,已有近12000名网友报名学习。

“恋爱课”如此受追捧的背后,不仅是对学生“需求高涨”的回应,也是基于社会现状的考量。一方面,在中小学阶段,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禁止学生早恋,甚至避讳谈论相关话题,这给“恋爱”两个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,抱着这种好奇心理,有不少大学生报名相关课程,希望了解一些恋爱的“干货”。另一方面,长期以来,高等教育忽略了对学生爱情观、婚恋观的塑造,相关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,从而出现因感情不顺而寻短见、轻生等不理性的行为。

面对这些因各种缘由出现的悲剧,高校有必要直面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群体观念的转变,加强相关教育,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。值得注意的是,社会上有一种声音,认为“大学生还处于学习阶段,鼓励和提倡恋爱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”。恰恰相反,通过开设“恋爱课”,既可以让学生们科学、系统的情感心理知识,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恋观,促进大学生的人格自我完善,也可以让他们学会“爱人的能力”,成为“有爱的人”,对他们的人生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。

可以说,高校开设“恋爱课”,是对学子情感教育的补充,教会他们如何规划人生的爱情篇章。当下,由于师资、观念等原因,还存在开设高校数量少、覆盖面较窄、形式较为刻板等问题。这需要更多的高校打破固有思维,扩展思路,从“人才培养”的角度出发,建设相关教师队伍,鼓励学生开展有关社团活动,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恋爱,对自己负责。同时,高校也要做好延伸教育,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,为他们的人生发展“保驾护航”。

上一篇:$previous_page['title']}
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推荐阅读